桥本氏病多发于女性,以中老年人多见,初起时常无特殊感觉,但可见甲状腺逐渐呈对称性增大。到了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时,多数患者便会出现疲乏、嗜睡、怕冷、记忆力差、智力减退、皮肤苍白并发凉干燥粗厚、食欲不振而体重增加、乳肿但按之无凹陷。近年来又发现不少女中学生患有此病,但易被忽视,因而应引起必要的重视。
桥本甲状腺炎有什么表现?
1、本病的合并症: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。病情发展缓慢,常因偶然发甲状腺肿大而进一步检查被诊断,或出现甲低时方被发现。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者较多,峡部肿大常较明显,并可有锥叶肿大,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;甲状腺两叶大小可不均一,可有结节,质地硬而韧如橡皮样;甲状腺一般无疼痛,与周围组织无粘连;个别患者可有类似亚急甲状腺炎的表现如甲状腺肿快,疼痛,压疼等。
2、本病的发病进程: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比较隐匿,不少病人只是偶然发甲状腺肿大,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患了这种病。疾病的较早时期甲状腺肿大,肿大的程度也很不一样,触摸上去有较硬的感觉,表面可以是光滑的,也可以是不光滑的,有时可触到多个小结节。一般不感到甲状腺部位有疼痛,也无压痛。早期做甲状腺功能检查(如血清t3、t4测定,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等)均不能发现异常。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,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)的症状,如怕冷,浮肿,食欲不振,大便秘结及皮肤粗糙等。这时查甲状腺功能。可以证实病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。但在本病的早期还是在以后的时期,查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、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往往可以发现是阳性的,甲状腺扫描可以发现甲状腺的放射性分布较为稀疏。
西医治桥本氏病的局限性:目桥本氏病(桥本甲状腺炎)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的西医治疗多用甲状腺片剂替代治疗,如优甲乐、加衡、甲状腺素片等,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;甲状腺激素治疗虽然能替代性地纠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,但对免疫异常无作用,不能降低患者血清中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。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都将加甲减的发生和发展,一般属禁忌。
在桥本病发展过程中可甲亢症状出现,称为桥甲亢,发生率约占桥本病的20%—25%。其原因多数是甲状腺受炎性破坏,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增多所致,甲亢表现为一过性的;如受摄碘量甲状腺炎症与修复的影响时,可反复出甲亢甲亢与甲低(桥甲减)交替出现。少数桥甲亢是因桥本病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所致,约占桥本病的0.3%-7.6%;患甲亢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,可伴有典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表现如突眼和胫前粘液性水肿、血 tsi阳性。患者可以两种疾病中的任何一种起病,临床上也可以其中一种疾病的表现为主;例甲亢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,但由于甲状腺组织的不断被破坏, 终仍然发展成为甲状腺功能低下。
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素体虚弱、正气亏虚有关,常因饮食不得正化、停聚而成痰、痰阻气行,导致气滞血瘀,炼液成痰,壅滞经络、病气瘀雍结于颈前而成瘿。根据其不同的发病过程分别采取疏肝解郁、化痰散结、清心泻火、活血化淤、软坚散结、温补脾肾、益气养血之疗法,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,显示了中医药在对此病的治疗的优势与特点,尤其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治愈率,为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。
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,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,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,中西医结合治甲减、甲低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总的趋势,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。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,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,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。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,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,同时,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,尤其是可根甲减、甲低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,为患者找到了希望。而甲减、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,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,以提高疗效,降低死亡率。
总之,采用纯中药、中西医结合治甲减、甲低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,是 根甲减、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。
治桥本氏病重在调理,除了通过中药药物治疗外,精神、饮食、情绪是很重要的,所以治疗的同时要合理搭配膳食,可吃些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、水果及营养丰富的银耳、百合、瘦肉、淡水鱼、香菇、鸡肉、鸭肉、甲鱼、桑椹等, 好以清淡为主。保持心情愉悦,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忌食碘、海鲜、羊肉、辣椒、浓茶、咖啡等湿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。
杭州同济医院温馨提醒: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甲状腺相关知识,您可以咨询我院在线医生,或拨打我院医生热线,为您专业解答甲状腺相关问题。